本文作者:晶寒

艺研堂考研(请问艺研手绘山西报名研究生考试需要注意些什么)

晶寒 2024-01-02 857
艺研堂考研(请问艺研手绘山西报名研究生考试需要注意些什么)摘要: [db:Intro]...

1、仔细阅读拟报考大学2022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及专业目录

在我们打算报考某大学之前,一定要了解清楚其详细情况,比如,拟招生人数,考试科目等。

就拿考试科目来说,并不是固定不变的,有些高校的考试科目也在做一些调整,比如,从自命题调整为统考,或者调整参考书目。

比如,华东理工大学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,取消了812《材料科学基础》和813《固体物理》。

还比如,西安交通大学,其人文社科学院的考试科目由《形式逻辑》变为《中西哲学史》。

这种变化,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考研复习。

而考研招生人数的变化,可能直接会影响到我们对某大学的选择。

比如,有些大学的某些专业,去年还招生学硕30人,今年突然就取消了学硕的招生,改为只招生专硕以及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。

而你刚好要报考其学硕,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只能做出调整,要么改为专硕要么更换学校。

还有一些学校,在招生人数上有大的变动,如果是大幅缩减,我们也要及时调整学校。

在没有正式报名之前,都可以做调整。

2、提前准备初试报名材料

目前,无论是9月份的考研预报名还是10月份的正式报名,都是在研招网上的网报系统中进行。

对应届生来说,考研报名较为简单,准备材料少。

可能只需要身份证就行,最多再加一个学生证。

应届生(有些地方不做限制)还可以参加“预报名”,在正式报名前还可以做一些调整。

而关于考点选择,应届生一般都选择大学所在地考点参加考试,与是否迁户口到学校没有关系。

而对于往届生来说,可能需要准备的材料就比较多一些,考试报名流程与应届生一样。

往届生无论在生源地还是在毕业院校城市考试,都需要准备好身份证、毕业证、学位证(非必须)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你的学历信息必须得能通过“学信网”上的学历校验才行,否则你考研报名以及现场确认就会有问题。

如果,通不过学信网学历校验,查明原因,有些可能需要毕业院校出一些证明之类的文件,具体情况,需要询问报考院校招生办。

而关于往届生考点选择,一般来说,只有两种选择,要么是户籍所在地,要么是工作单位所在地。

没有工作的同学,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,除非你有工作证明。

还有一种情况则更为复杂,那就是“在职考研”,也就是现在的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。

这种必须要单位同意,所以,可能还需要提供“最近的社保缴费证明”。

总之,在我们考研报名过程中,遇到任何问题,都积极去阅读相关文件,咨询报考院校的老师,不要将问题拖到现场确认(网上确认),可能就来不及了。

3、做好复习规划,按部就班进行

不要因为考研报名时间、初试时间公布,或者报考学校有调整而打乱了我们的复习节奏。

在复习时要做好规划,比如,强化阶段什么时候开始,主要做什么?冲刺阶段什么时候开始?主要做什么等等。

考研政治复习什么时候开始?英语作文什么时候准备?

做好复习规划以后,我们按部就班复习就好。

建议大家不要将复习任务都往后拖,比如,专业课背诵啥的,都尽早安排,因为,越到后面时间会越紧张,然后,很多东西都来不及背。

以上,希望2022考研的同学认真备考,提前准备好报名材料,成功上岸!

艺术理论或素描基础。

研一基本都是上公共课,艺术理论或素描基础之类的,同时会选修很多你自己感兴趣的课,比如你是视觉的学生,都可以选修环境艺术方面的课程。其实和大一差不多。

研二开始思考自己的研究课题,作为整个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,课题涵盖很广,比如“传统水墨画在当代插画中的运用”“xxx博物馆的官网设计”“xxx品牌的包装设计”你上知网看看视觉传达方面的论文就知道了。

研三就开始做设计,写论文咯,最后的毕业答辩一般都是一本书那么厚的论文。基本上都是认认真真实践研究过写出来的论文。

拓展:

同济大学(TongjiUniversity),简称“同济”,位于上海市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;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国家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建设高校;入选国家“珠峰计划”、“强基计划”、“2011计划”、“111计划”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、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、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、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中美“10+10”计划,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单位,环太平洋大学联盟、21世纪学术联盟、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、卓越大学联盟、中俄工科大学联盟、中欧工程教育平台、国际铁路联盟、中国绿色大学联盟、国际绿色校园联盟、同济—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。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·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;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;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;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;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,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。截至2021年11月,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,11家附属医院;有四平路、嘉定、沪西和沪北4个校区,占地面积约2.56平方公里,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;有专任教师2792人,全日制本科生18524人。